其中,关于住宅建筑中干式消火栓的设置要求,尤其是高度在21米至27米之间的住宅建筑,是否取消了相关条文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,探讨规范调整的背景、内容及其实际意义。
一、消防通用规范的背景与修订趋势
消防通用规范(如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GB 50016)是我国建筑消防设计的基础性文件,其条文内容根据建筑类型、高度、功能等因素对消防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。近年来,随着高层住宅建筑的普及和消防技术的进步,规范也在不断优化,以适应实际需求。
在过去的规范版本中,对于高度在21米至27米之间的住宅建筑,通常要求设置干式消火栓系统。干式消火栓适用于寒冷地区或非采暖区域,以防止管道内的水结冰而影响灭火效果。然而,随着消防技术的改进和新型材料的应用,部分条文可能被调整或取消。
二、关于干式消火栓条文的调整情况
根据最新的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GB 50016(2022年版)及相关修订文件,对于高度小于27米但大于21米的住宅建筑,干式消火栓的设置要求确实有所调整。具体表现为:
条文取消的背景
技术进步:新型防冻材料和预作用系统的应用,使得湿式消火栓系统在寒冷地区的适用性增强,减少了干式系统的必要性。
经济性与实用性:干式消火栓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,且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响应延迟的问题。取消相关条文有助于降低建筑成本,同时确保消防系统的可靠性。
调整后的要求
对于高度小于27米的住宅建筑,规范不再强制要求设置干式消火栓系统,而是允许根据具体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选择湿式或预作用系统。
对于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,仍保留对干式或预作用系统的要求,以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性。
三、调整的实际意义与影响
对建筑设计的影响
设计灵活性增强:取消强制要求后,设计单位可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实际需求,选择更适合的消防系统,避免一刀切的限制。
成本优化:湿式消火栓系统的造价和维护成本通常低于干式系统,有助于降低住宅项目的整体投资。
对消防安全的保障
规范调整并非降低安全标准,而是基于技术进步的优化。新型消防系统的性能已能够满足21米至27米住宅建筑的灭火需求。
仍需严格遵守其他相关条文,如消火栓的布置间距、供水压力等,确保消防系统的有效性。
对施工与验收的影响
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文件明确消防系统的类型,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。
验收时,消防部门将重点检查系统的实际性能,而非拘泥于条文形式。
四、争议与建议
尽管规范调整具有合理性,但也存在一些争议:
地区差异的考量
我国幅员辽阔,南北气候差异显著。在极端寒冷地区,湿式系统的防冻性能是否完全可靠仍需验证。建议地方消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,制定补充规定。
设计单位的责任
设计单位需充分评估项目风险,避免因取消条文而忽视消防系统的适用性。必要时,可咨询消防专家或进行专项论证。
业主与物业的职责
物业管理部门需加强对消防系统的维护,定期检查管道防冻措施,确保系统随时可用。
综上所述,消防通用规范确实取消了高度小于27米但大于21米的住宅建筑强制设置干式消火栓的条文。这一调整是基于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的优化,旨在提高消防系统的经济性和适用性。然而,规范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安全标准的降低,设计、施工和管理单位仍需以消防安全为核心,确保住宅建筑的防火安全。
海湾消防公司主营:海湾消防报警系统销售,消防设备安装,海湾气体灭火、海湾电气火灾、消防水喷淋系统施工安装,售后维修,海湾消防网站:http://www.gstxf.com/;海湾消防服务热线:4006-598-119